徹信佛法 教之以德

2023-07-17   | 慈濟基金會
證嚴上人開示:「從幼小、小學、中學、高中,一直期待能一以貫之,可以從高中能往我們的大學方向,讓他們有個慈濟完整的教育,還要期待教一個孩子,全家都會因為孩子被教育的好,家長會看見慈濟的好。」
【證嚴上人7月13日教育志策會開示】
「聽,的確教育是一件人生很大的志業,教育真正的是人生很重要的方向,所以我們要教育的責任也很大。看到了、聽到了,看到教育之美,那是從幼小的孩子,看,那麼可愛的幼兒,剛剛看到他們騎了那小小的腳踏車,多麼、多麼可愛。而且也看到了老師還有家長的陪伴,呵護得很安全,要栽培一個人才就是要從這麼小開始。」
 
教育要向下扎根,證嚴上人在7月13日教育志策會的開示中,感恩教育志業體師長們的用心,也感恩家長的護持,期盼慈濟教育能擔起導正社會風氣的重責大任。
 
「從幼小、小學、中學、高中,一直期待能一以貫之,可以從高中能往我們的大學方向,讓他們有個慈濟完整的教育,還要期待教一個孩子,全家都會因為孩子被教育的好,家長會看見慈濟的好。」
 
為人師表慎言行 端正風氣教之道
 
上人以臺南慈濟高中為例,提及辦學之初,家長總是以監督的心態來監督,但是在見證到學校對教育的用心之後,已轉變為護持。
 
「我們可以從臺南跟花蓮,可以看見其實家長,他都是很護持著我們的學校,這就是把錯誤的翻轉導正過來。以前老師教育的權力很大,家長都要很尊敬老師、尊敬學校,現在已經有偏頗的方向。所以讓教育真的是很難、很難,不過我都會說只要我們用真、用誠以愛教導孩子,這應該家長就會有真方向,也會用感恩心回歸過去的家長對老師的尊敬,所以說我們是正的正道,我們一定要守護好。」
 
教育是未來的希望,上人叮嚀為人師者須謹記「守志奉道,其道甚大。」投入教育就有責任守好正道,而且要用真誠的心去付出,切莫隨著為了附和社會風氣,而失去教育的本質。
 
「假如教育也隨著社會的風氣去附和,那就是最後的希望已經滅掉了。所以我們教育在現代的風氣,教育是最後的這一關,要把關把得好,不要看孩子他小小(年紀)不懂道理,小小的孩子他聽了這個對的道理,他會謹守規矩。」
 
為人師表,不謹要教好課本上的知識,更要謹慎於言行,時時做典範。
 
「常常說:『十指所指,十目所視。』不要以為我們教的就是照課本教,照真實生態教,但是自己的行為以為是沒有人看到,學生也沒有看到,老師自己是違規,師道在這樣矛盾的行為中,如何教育孩子呢?所以為人師者,總是要謹慎於言行,永遠身邊都有眼目,有眼目,有小指頭在指著我們,看著我們。所以我們辦學總是要很謹慎,不只是要教得好,自己行為也是要做得好,行為更要謹慎。」
 
上人直言,教育很深奧、也是為人間造就幸福的方向。
 
「總是我們要有很多為人間,社會要負很大的責任,不只是為我們的志業的理想。我們要為天下,天下人格、品格、美格,這都跟我們有責任。期待我們這種從小小的範圍,可以擴大到國際間,期待普天之下都能看見了慈濟的教育美德,這個品德教育都能看得到。相信未來的天下,真的是有希望。」
 
佛陀智慧應萬千 教職運用益無窮
 
透過教育可以端正品格;透過教育也可以翻轉人生,帶給人間希望。一如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——教菩薩法。然而,在佛教的發源地印度、尼泊爾佛法卻未興顯,許多地方還是過著苦不堪的生活,因此,上人一直希望能回饋佛國。
 
「我的心願,一個心願要回饋佛陀的故鄉,因為到底佛陀的故鄉有什麼?跟我們有什麼關係?與臺灣有什麼關係?與馬來西亞有什麼關係?有啊!精神理念,我們所接的是佛陀的精神,他的理念充滿智慧。所以我每次都會說:『你是不是用一點時間,對佛教去做探討看看,不影響宗教,就是對佛法的精神去探討看看。』」
 
信為道源功德母,上人強調對佛法要深信。
 
「我們要重視佛法的道理,它一定很適合我們,什麼時間都可以拿出來作為教育。不要以為佛法是迷信,它實在是很徹底的信,人生若沒信,就沒辦法生為人生。孔子也說信,人不能沒有信。當然佛法更是需要徹信,總是信是很重要,人與人格,也要做到讓人可信用,我們對人若沒信用,我們自己也是讓人看沒有(看不起)。總而言之,品德很重要。」
 
語末,上人亦重申佛法的內涵運用在教育也不僅限在品格教育。
 
「期待大家相信師父說的,去找他們的故事。真正不管你是大學生,也可以從佛法中提出來物理學、或者是哲學等等,心理學裡面都很多,可以讓大家去取題材。時間總是分秒在過去,跟大家這樣說,請大家也要相信,這一條路、這一條道可以去找,去找出了這條道沿路風光,沿途都有它的風光在。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刻刻,走在最優美品高的教職道上。」
 
Copyright ©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. 版權所有.